歡迎來到 蕪湖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!
芒種過后,江南進入“梅雨季”,此時濕氣氤氳,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“濕氣通于脾”,脾喜燥惡濕,濕邪易困脾土,導致現(xiàn)代人常見的“空調病”、“久坐濕”等代謝紊亂。
面對濕邪困擾,中醫(yī)自有化解之道——碗碗融合中醫(yī)智慧的養(yǎng)生藥膳,正被端上百姓餐桌,上演著“除濕”傳奇。
第一道 薏苡紅豆粥(經典祛濕方)
【材料】薏苡仁100g、紅豆100g、冰糖適量(體質虛寒者可加生姜3片)。
【做法】
1.薏苡仁、紅豆清水浸泡6小時,把浸泡好的薏苡仁、紅豆(連同浸泡水),以及生姜片一同倒入砂鍋中,加入足量清水(約1000ml)沒過食材,大火煮沸。
2.水開后轉小火慢燉1.5小時,適時攪拌防止粘鍋。待薏苡仁和紅豆變得軟爛,加入適量冰糖調味。
【功效】健脾益胃、利水滲濕??捎行Ь徑饷酚昙疽?/span>濕邪困脾導致的身體困重、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癥狀。
【小貼士】薏苡仁性偏涼,孕婦(尤其孕早期)應避免食用,脾胃虛寒者可將薏苡仁炒至微黃去寒。經期女性若體質虛寒,建議減少食用或加生姜調和,且不宜過量。
第二道 山藥茯苓排骨湯(健脾良方)
【材料】排骨300g、山藥200g、茯苓15g、紅棗5顆、姜片、蔥段、料酒、鹽適量、白醋少許(用于浸泡山藥)。
【做法】
1.排骨洗凈,切成小段,冷水下鍋,加入少許料酒和幾片姜片,大火焯水5分鐘,撈出洗凈,瀝干水分。
2.茯苓洗凈;山藥去皮,切成滾刀塊,浸泡在加了白醋的清水中,防止氧化變黑。
3.將排骨、茯苓、紅棗、姜片、蔥段放入砂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(以沒過食材2-3厘米為宜),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1小時。
4.加入山藥塊,繼續(xù)燉煮30分鐘,至山藥熟透,排骨軟爛,加鹽調味。
【功效】這道湯綜合了茯苓的利水滲濕、山藥的健脾益胃、排骨的滋陰補血以及紅棗的補氣養(yǎng)血,不僅能有效應對梅雨季濕邪對脾胃的侵害,還能提升人體正氣,增強免疫力。尤其適合脾胃虛弱、濕氣較重、氣血不足的人群,如老年人、產后婦女以及長期伏案工作、缺乏運動導致脾胃功能下降的上班族。
【小貼士】湯品較為滋補,體內有實熱(如舌苔黃膩、口苦咽干、大便干結)、濕熱較重者應少量食用;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,需控制排骨的攝入量,避免湯品過于油膩;痛風患者需慎食,排骨熬湯嘌呤含量較高,避免誘發(fā)急性發(fā)作。
第三道 冬瓜老鴨湯(濕熱克星)
【材料】老鴨半只、冬瓜500g、薏苡仁30g、陳皮5g、姜片、蔥段、鹽適量。
【做法】
1.老鴨處理干凈,切成大塊,冷水下鍋,加入姜片和蔥段,焯水5分鐘,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,瀝干水分。薏苡仁提前浸泡2小時后瀝干;冬瓜去皮、去瓤,切成大塊;陳皮用溫水泡軟。
2.將老鴨塊、薏苡仁、陳皮、姜片放入砂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(以沒過食材3 - 4厘米為宜),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 1.5 小時。
3.加入冬瓜塊,繼續(xù)燉煮 30 分鐘,至冬瓜熟透,加鹽調味。
【功效】冬瓜老鴨湯綜合了冬瓜的清熱利水、老鴨的滋陰潤燥、薏苡仁的健脾祛濕以及陳皮的理氣化痰,不僅能清除體內濕熱之氣,還能調和脾胃,促進身體的水液代謝。尤其適合濕熱體質、夏季易上火人群、陰虛內熱者,以及長期處于潮濕環(huán)境、經常熬夜導致內火旺盛的人群飲用。
【小貼士】鴨肉性涼,脾胃虛寒者可適當減少食用量。
第四道 生姜紫蘇飲(驅寒散濕)
【材料】生姜5片、鮮紫蘇葉10g、冰糖適量。(若用干紫蘇葉,用量可減至5g)
【做法】
1.生姜洗凈切片;紫蘇葉洗凈。
2.將生姜片和紫蘇葉放入茶壺中,加入約 500ml沸水,蓋上蓋子燜泡10-15分鐘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,攪拌均勻,待冰糖融化后即可飲用。
【功效】生姜紫蘇飲綜合了生姜的溫中散寒、紫蘇的解表化濕以及冰糖的潤肺生津,不僅能有效驅散因風寒、貪涼或久處空調房引發(fā)的體內寒濕,還能調和脾胃氣機,緩解惡心嘔吐、腹脹腹瀉等不適。
【小貼士】此飲適合寒濕體質,如易腹瀉、怕冷人群,淋雨后飲用可有效驅寒散濕。趁熱飲用效果更佳,晚上不宜多喝,以免影響睡眠。
第五道 茯苓糕(健脾祛濕)
【材料】茯苓粉50g、糯米粉150g、白砂糖50g、清水200ml、紅棗適量、葡萄干適量。
【做法】
1.將茯苓粉、糯米粉、白砂糖倒入大碗中,攪拌均勻;緩緩加入清水,邊加邊攪拌,直至形成均勻無顆粒的面糊;將面糊過篩一遍,去除結塊,使口感更細膩。
2.準備模具,在底部和四周刷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,方便脫模;將面糊倒入模具中,表面放上洗凈去核的紅棗和葡萄干進行裝飾。
3.鍋中加水燒開,放入裝有面糊的模具,蓋上鍋蓋,大火蒸25-30分鐘,蒸熟透后取出,稍放涼后脫模切塊。
【功效】茯苓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;糯米粉能溫中補氣、健脾養(yǎng)胃。兩者結合有助于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,輔助調節(jié)體內濕氣,緩解身體困重、乏力等癥狀。
【小貼士】糯米粉不易消化,腸胃功能較弱者不宜一次食用過多,建議在早餐或午餐時段食用,晚餐少吃以免增加腸胃負擔。糖尿病患者慎食。
飲食禁忌,守住健康
忌食生冷:冰淇淋、冰奶茶、生魚片等寒涼之物會讓脾胃更“怕冷”,導致“外濕”和“內濕”合邪,引發(fā)腹瀉、腹痛。
少碰甜膩:甜食、油炸食品是濕氣的“幫兇”,越吃身體越沉重。
慎選瓜果:西瓜、黃瓜、香瓜雖解暑,卻屬“助濕”瓜果,易傷脾陽,加重濕困癥狀。圖片來源于網絡(文/鄭莉 審/丁樹根)
地址:蕪湖市九華南路430號
咨詢電話:0553-3838500 中藥飲片快遞咨詢電話:0553-5960557
網站聲明:蕪湖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@ 2024
微信公眾號
微信訂閱號
視頻號